今年10月飛了去日本考了「日本語教育能力試」。10多年前第一次去日本學日文的時候第一次知道有這個試的存在,一直都想挑戰,今次可說是心願達成。
多年以來,「日本語能力試」一級(舊)考了三次、新制N1也考了一次,BJT商業日本語能力試也考了(當然全部合格),日語教師班也讀完了,可以考的都考過,也是時候挑戰這個「日本語教育能力試」。於是,去年8月就下定決心,報讀了日本的一個遙距課程,再深入研修日本語教育,開始準備應考今年的試。(註:日本語教育能力試每年10月只於日本國內舉行)
日本有好幾百個「資格」試驗/檢定,其中包括很多國家試驗,日本稱為「免許」(相等於香港的「牌」,例如國家醫師試驗、看護師試驗、司法試驗(律師、檢察官等)、建築士試驗、看護師試驗等;另外,美容師、保育士、幼稚園教師,麵包製造、鋼琴調律、氣象予報士等也是國家資格。還有一些所謂公的資格如:家庭料理技能檢定、甲賀流忍者檢定、colour coordinator檢定、sports programmer檢定、商業、電腦、速記等。至於我考的日本語教育能力試則屬民間資格,其他民間資格包括犬訓練士、音樂療法士、暗算檢定、調酒師、食生活advisor,樹木醫、東京city guide檢定、日本茶販賣advisor、防災士等。其餘還有幾十項公務員考試和一式外國資格試等,多不勝數。
日本人從小到大就不停地考這些資格試,中小學生考漢字檢定、英語檢定(或其他外語)、珠算、數學等;而大部份大學生都會在大學時期考教員採用試、國家公務員試、TOEIC、TOEFL,或者其他商業技能試等對將來就職有好處的檢定。而大部份的檢定試都有好幾級、例如漢字檢定就有12級,而最高的1級的合格率則介乎7-20%(大部份在15%以下)之間。順便一提,普遍認為最難的是司法試驗,合格率約是3%左右。但考取了一個資格,卻不等於可以馬上就職,例如考到教員採用試不等於馬上可以做教員,還要自己向個別學校應徵;有個資格只是一個開始。又如英檢漢檢等,基本上沒有特別用途,只可說是一個身份象徵。日本的資格試全都不簡單,有兩三個資格在手,身價自然提升不少。
說回我考的日本語教育能力試,合格率大概在20%左右,到底這個試難在那裡?簡單的說是它範圍太廣泛,除了日本語的基本,如文法、聲音學、語言學、教授法、評價法等老師必備知識之外,還要讀日本與世界歷史、日本語教育史和日本語教育現狀、日本人的言語行動和各種國家政策等。至於出題方面,更是迂迴曲折,例如會問某一年度的留學生(或者其他界別)人數,或者海外的日本語學習者人數、地區等相關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熟讀過去各年度的外國人登錄人數及分類,還要跟進各個官方與民間的調查結果。歷史方面,除了要知道有那些事件發生過,還要知道那一個歷史人物做了些甚麼,或者提倡了甚麼理論等(如福澤諭吉曾提倡限制漢字於2000-3000字、森有禮則提倡完全廢棄漢字等)。除了日本,還有各位對語言教育有重大貢獻的外國學者及其功績,總之就是記到腦袋受不了。記憶力之外,還要學習日本各地的方言特式、不停在改的言語、教育和與外國人有關的政策,對於一個身處外地的外國人來說真是難上加難。
無論如何,整個過程是一個挑戰,不合格是預計之內,但這一年的學習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令我眼界大開。以前曾想讀書不一定要在學校,有很多有學識的人都是喜歡閱讀的,工餘時間閱讀都可以令人滿肚墨水;然而,在學校讀書卻可以迫你讀沒有特別興趣的(如果不是必修,可能一生都不會接觸的),但讀了之後卻又覺得其趣味無窮,能夠擴濶你的視野。總之,真是學海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