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覺地震的時候是在東京。在日本,每星期都有一次或以上的有感地震,一般人都會處之泰然,當作是生活的一部份。有時在香港看到日本地震的"大"新聞,打電話到日本問朋友安,她會告訴我這樣的震度是家常便飯,他們都不會理會。回想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媽媽也時不時打電話來問我地震有沒有事,而我通常都不知道她在說甚麼!
2003年左右,日本傳播界大炒關東地震的消息,電視常有節目說短期內會有非常大的地震襲擊包括東京在內的關東地帶,真是說到令人毛骨悚然。原因是上一次關東地區的大地震已是百多年前的事,而大地震的週期卻是一百年左右。但過了差不多十年,這次關東大地震還未到來。
小學生的演習 |
四川汶川地震發生的那年我住在東京,地震不久就有區役所的職員巡迴為區民登記緊急聯絡資料和確認避難地點等。而我住在朋友的家的時候,朋友也教我如果遇上大地震而交通癱瘓,應該怎樣走路回家。去年的311地震,令人看到日本人處變不驚的一面,他們遇到災難時的鎮靜態動受到世界讚賞,原因是他們成功的防災教育。
可以用不同電池的手電筒 |
他們也會不斷的學習,比如檢討十多年前的阪神大地震和去年的311地震的實際狀況,看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商人也會就實際需要而構思新產品(例如311地震的時候市面上的A和AA電池都賣斷市,市民即使有電筒都買不到電池,於是就有生產商出產了可以用A, AA或者AAA電池的電筒);他們也發明了可以轉換能源的煲,一邊煮食,另一邊可以為手機充電。而從阪神大地震後的照片,他們發現了原來加油站的防震和防火功能都比較好,所以如果你遇到地震,而附近又有加油站的話,應該進去避難。
可以一邊煲水一邊為手機充電的煲 |
都市建設方面,政府也為災難作好準備,例如當大地震發生,市面上的自動販賣機會自動"開放",讓市民不用付錢也可以拿到飲品(當然是以機內存貨為限),市區的便利店也設有固網電話,當地震發生後,市民可以隨便利用,以解決手機的網絡擠塞問題。有些公園的長凳還可以"分拆"的,必要之時,人們可以拆下凳的木板,在支架內生火取暖等,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對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